保继刚 新疆喀纳斯,游客们在山坡上俯瞰一个村庄美丽的景色。 【音频专题】致力于可持续旅游研究和实践创新— 专访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获得者保继刚 2023年6月3日 经济发展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于2003年设立了“尤利西斯奖”,授予旅游知识创造和传播领域的全球杰出学者,以表彰他们在旅游知识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保继刚博士荣获今年颁发的第十六届尤利西斯奖。《联合国新闻》就此采访了保继刚教授。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保继刚: “对我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我在中国的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以及旅游成果的社会应用得到国际的承认。这么多年来,在中国的旅游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或者说中国的旅游研究,我们有一些知识贡献。我想应该是意味着我们这些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保继刚教授是中国旅游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认为旅游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服务,因此他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旅游发展规划。
保继刚:“我的工作有很多时候是帮助地方去规划旅游发展。在过去20多年,我基本上做的就是:我带队,作为专家组组长,承担了国内很多地方的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是回答未知的知识,就是要创造知识,规划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预测未来。这么多年来,我带队做的这些工作,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比较准确,因此给了地方政府比较大的参考帮助。”
保继刚担任许多旅游目的地和项目的规划顾问,在提升中国旅游业的规模和重要性,以及将中国打造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继刚 新疆喀纳斯,冬日的村庄。
保继刚:“‘ 旅游资源’ 在国际上更多的用的是“旅游吸引物”,就是Tourist Attractions。在中国来讲,实际上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只不过某些吸引物可能对全世界的人都有吸引力,比如说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中国历史文化里面的一些东西。有一些东西可能对亚洲的人会更有兴趣,或者国内游客会更感兴趣。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以省为单位的话,新疆是中国土地面积是最大的(自治区),国土面积有1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国家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所以有很多很特别的东西。2005年,原国家旅游局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作为组长,组织了一个包括有澳大利亚、丹麦、德国和中国专家的国际专家组,就新疆喀纳斯进行规划。喀纳斯在中国国土的最西北端,这个地方自然景观特别独特。如果我们想象一下新疆有什么,这个地方都有,比如说我们想到新疆有雪山、有冰川、有森林、有湖泊、有戈壁、有荒漠、有沙漠,那我们这里全有。
我们对新疆可能还会想象有少数民族,比如说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那里还有一个民族叫“图瓦人”。
我们看到每年放牧的牛羊会转场,就是夏天往山上去,冬天就回来。一年下来,几百万头羊的羊群从冬牧场迁到夏牧场,场面很壮观。这样的一种放牧方式让人想到:他们的祖先会不会也是同样的一种游牧方式啊?所以像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我们在2005年去规划的时候就预测到,这个地方将会吸引很多游客,特别是国内的游客。因为它的资源太特殊、太特别。那么在游客特别多的情况下,怎么样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就会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保继刚 保继刚教授与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
保继刚也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他的规划实践中始终贯穿“可持续性”。就新疆喀纳斯的规划,他组织了一个多学科、国际化的团队,运用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确保当地人在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同时让他们的文化能得以延续。
保继刚:“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是把我在美国、加拿大学习到的比如说国家公园管理、国家公园的规划,以及我在学的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持续发展等很多这样的一些东西都应用到规划当中。这个规划实际上是一个让国际的专家跟国内的专家一起参与,充分利用了现代的各种理论、各种理念来把这个规划做好的案例,应该说是这十几年来,(喀纳斯是)我们国家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里面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作为一名学者和规划专家,保继刚指出:旅游开发和传统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
保继刚:”在全世界的旅游研究里面,比较早期就人类学家介入了这个主客关系研究。国际上专门有对“原真性”的研究。后来大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本地居民的文化始终是会变的。我们发现,我们所希望保持的“原真性”实际上在旅游开发之后很难完全的保存。即便没有旅游开发,原本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实际上也会变化。所以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这种变化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要发生太大的突变。比如说旅游开发以后一定会有商业化,带来了本地的商业化。比如长期以来最出名是周庄。等我去的时候我觉得跟我想像中的那个有生活场景的江南水乡已经完全是两回事了,已经没有生活了,只有商业。本地人都已经搬走了,在沿街的本地人可能都把房子出租了,就退到幕后去了,或者说把搬到其他地方去改善生活去了。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这件事,但我们想办法减缓这样的事。”
保继刚 云南阿科者村。
保继刚特别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即:政府、企业、游客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保继刚和他的团队在云南省阿者科村做的可持续旅游开发实践,是一个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样板工程。
保继刚:“我在做一个扶贫项目,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原阳县。那里有特别壮观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个比较穷的阿者科村。这个村有65户居民,现在很多都还是茅草房,就是我们叫做蘑菇房的传统房屋。
我在2018年去考察以后,发现这个村还保留得特别好, 后来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文本,叫“阿者科计划”。当地的县委书记看完之后就觉得这个计划能通过发展旅游,解决脱贫攻坚和遗产保护这两个问题。村落就是“吸引物”,很多人参观这个村,周边的梯田也很好看。
我们就以阿者科整体村民65户占股份70%,县政府拿出300万资金。占股30%。由我的团队去做无偿技术援助。政府批准了有30块钱的村落体验费,俗称就是门票了。有十几个村民在这个旅游公司工作,有我的团队、我的研究生在这里做管理。包括疫情期间的三年,我们还给村民分了四次红,到现在每个人家已经分了一万四千多。对一个我们进去之前人年均收入两千七百多块钱的一个村来讲,这笔钱对他们是很重要的。”
保继刚 云南阿科者村的村民在旅游项目中分红获益。
关于疫情后旅游业的复苏,保继刚认为:最关键的首先是整个中国的经济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让人们有一个收入增长的预期,国内的游客才会有动力去旅游。
保继刚:“旅游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这个需求能不能释放得更好,那是跟整个经济相关的。对于旅游业本身来讲,经过三年疫情之后,我们要把水分挤掉,去掉不切实际的一些数字。这个产业很重要,我们旅游部门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产业,旅游发展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去做什么急功近利的事情。旅游的需求方是市场,完全的市场经济。在供给方,该政府做的政府做,该企业做的企业去做,让政府做好管理和协调,这样我们就看好这个朝阳产业,我们一定要让这个产业可持续地、按照旅游的规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发展。”
以上是《联合国新闻》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